從Netflix來到台灣的第一天,我就想加入會員開始收看,但是一直到現在都還沒加入。

主要有2個原因

1. 不加入會員就看不見裡面的片單有哪些,但不知道裡頭有多少感興趣的內容就不願冒然加入。
(為什麼不設計看得見商品~要看才付費的方式呢? 就像要去店裡逛一逛才會買啊~站在店外是要買個屁?)

2. 訂價偏高實在花不下去,畢竟沒有單售的方式,月租偏高有浪費的可能,又不想斷斷續續一下解除會員一下又加入會員搞死自己。
(雖然美劇有很多「大鉅製」但這不應該是高訂價的唯一考量,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不是更好嗎? )

 

英語非主語的地區,看英美劇的比例是怎麼樣呢?
在台灣,除了本地戲劇,很受歡迎的還有日劇、韓劇、中國劇、在比例上看英美劇的部數應該佔不了一半以上吧? (美劇愛好者不算~我是指普遍比例)
如果是位所有各地劇都看的人,也許平均起來10部裡才佔2部也說不一定,但netflix最高的月租在支出比例上就不划算,想花錢也要考慮很久。

netflix最基本的費用台幣270元,不含高畫質,以現在常見擁有的硬體來說,要高畫質又想兩台以上,鐵定至少要選標準版330元。(高級版390是遙遠的距離)

 

本人有付費愛奇藝台灣站,而且沒考慮多久就直接跳過每月付費。

我在愛奇藝上想看的戲劇數(包含韓劇)比Netflix多,而且常常收看,中途不太有空檔期,算一算年費更划算就一次購買12個月。
平均月租167元。簡直就是netflix半價。(不是差一點點~是差很多)
若單買一個月239也仍比330少了快100元,一年下來也差一千元。

 

若把兩家金額拿來比較好像有點像在比大小,
但實際上我想表達的是,在收費方式只有一種的情況下 (譬如KKBOX可以月租聽歌也可以單買單曲~那就是不只一種收費方式)
還是考慮普遍的收視習慣來因地制宜的訂價,可能能更快速的開拓市場,不然netflix那麼好的平台怎麼現在還平平無明顯起色?
除了美劇愛好者之外,中間普羅大眾要採進門裡都會猶豫,會不會就是門檻太高了?

畢竟我們不住在美國啊,還要看古裝戲和近代韓風流行啊....競爭多激烈啊。
可是美劇也很受歡迎~明明只要推波助瀾一下就可以蓬勃起來,偏偏選擇高處不勝寒。
最後就有可能發生,因為觀眾入門太難,被誤以為台灣沒有市場,片子上架越來越少,台灣消費者新的沒進來卻舊的開始退訂,惡性循環就變成沒市場被擺爛,
其實既不是沒市場,也不是沒片子,就是「不親近」最後造成誤會,公司沒賺錢,觀眾也沒東西看,雙輸!

在沒有年費或單賣的機制下,如果基本方案170、標準方案240、高級方案330.... ㄟ....我覺得比較剛好~哈哈哈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