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6808108904_11ecc5f136_z  

 

不如意的事發生了,我感到失望,外加一點點的火氣。雖然一開始我腦中有著長篇大論的道理想要訴說一番,但冷靜下來後開始思考自己。我知道事情沒有誰對誰錯,說穿了就只是不如己意罷了。

 

 

善於觀察與思考的人,比一般人更容易洞察細節,更早些串織起來龍去脈。

 

這樣的人,因為很少看走眼,大部份的事情走向皆能事先掌握,所以容易對自己產生選擇上的信心,認為出錯的機會很少,自己常常是對的,實際證明也是如此。

 

在生活處事上,這無疑是種優點或好處;但在心靈上,可能反罩自己,是一種無明。

 

 

我好像就是類似這樣的人,有時候反觀己身就會覺得很可笑,或許我最信任的不是別人,就是自己。

 

但,就算事情如我所想又怎麼樣?我非要去表達意見,拉攏事件發展的路線照我所看到的走?我太習慣這樣做了,習慣到好像這就是自然。

 

為什麼不能讓事情順其發展呢?好不一定是好,壞也不一定是壞,何不放心看老天爺安排呢?

 

 

 

佛陀說:『一切痛苦皆產生於無明,人由於無明而產生了偏見與固執。由於錯誤的認知而看不清事實,苦,就因而產生了。』 

 

我若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看待事物,便有了由立足點而產生的偏見。

 

如果我感到困擾,是因產自於錯誤的認知,而這認知的主觀想法就是我的「無明」。

 

 

 

那要怎麼辦?我不太確定,或許我可以這樣想:

 

如果我是一個修行者,試試看把「觀察」練習成「觀照」,把「動機」練習為「靜心」。

 

「觀察者」的因子如果持續增加,那只會越來越加強出「自我」;

 

而「動機」只會引導你、驅使你,然後創造出新的欲望,但是從來沒有什麼東西被達成。

 

觀照就只是發生,靜心不需要目標。

 

 

 

雖然我還沒練習到,也還在承造原本的習慣。

 

但針對這次(希望也能做到以後好多次)

 

我有意見,但也不用特別主動表達,更是什麼也不要做,如果被問我會老實說出感受,不過我必須丟開不自覺想主導的欲望,不要讓它自信的長大,變成自我放大。

 

 

一旦這樣想,本來困擾不平的事,好像也沒那麼困擾了。

但,這只是偶爾,當偶爾之外的偶爾又不這樣想,衝突自然產生。

 

無明真的很難明啊.....

 

 

 

 

 

(2013.05後註:這時A還在,B還小。事後證明練習失敗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