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轉貼:文化下鄉
作者:姚謙

上一趟在台北,因為某項任務聯繫了幾位我久未聯繫的朋友,他們都是從事舞台工作的,因為這一次的聯繫,我才發現這幾年我把所有的心力,都集中在危機重重的 音樂本業上。同樣的難題,這幾年也同時籠罩在台灣從事舞台工作的人群,然而他們卻表現得比我更從容。例如我雲門舞集的朋友們,他們甚至面臨過火災無處可居 的危機,但是他們依然挺了過來,開枝散葉,這一路他們面對危機的態度與心情,深深地感動我。



另外值得一提的,台灣在兒童話劇上蓬勃地成長,是令我最敬佩的,特別是紙風車兒童劇團。那一天見到羅北安先生,他龐大的身體騎著小摩托車赴約,爽朗的笑容依舊不變。他喜滋滋地告訴我下鄉做兒童劇的喜悅,所有的經費都是募款而來。他非常有成就感地告訴我,當他看到鄉下第一次看舞台劇的孩子們喜悅的笑容,是多麼的驕傲。這兩年,紙風車兒童劇團在台灣319個鄉村幾乎走了大半,我好奇地問: “你是不是拿了台灣政府的輔助金啊? ”他笑著回答他沒拿,因為他不想為自己添麻煩。在充滿政治惡鬥的偏見裡,民間團體的力量更顯得純粹而偉大,有許多民間企業,直接高金額冠名到某些他們指定的鄉間贊助表演。更有許多不愛出名的企業,隱姓埋名補足有差額的鄉間募捐,使劇團能成行。更可貴的是許多在台北奮鬥來自鄉間的年輕人,他們集資湊足一場表演的費用,陪著劇團回鄉。當表演結束時,舞台上表演者在謝幕前說出贊助者名字感謝他們時,這幾位在外的年輕人怯生生地站起來跟在場的同鄉致意,台上台下一片掌聲。當我聽到這裡,感動得眼眶發紅,還有什麼比回饋文化養分更值得感動的事啊!

讓文化種子灑在一顆顆剛剛發芽的心,他日茁壯必成善果,這是無比珍貴的傳承。我很感動有像羅北安,林懷民這樣的人,在舞台亮處時仍惦記著遠方的角落。這一趟聽許多台灣文化工作者說了許多感人的故事,忽然覺得我對台灣不該有沮喪的理由,我在自己音樂本業上所受到的挫折,在此刻只不過是個小委屈罷了。在此也特別希望,有機會請大家多支持紙風車兒童劇團和雲門舞集。謝謝!

end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我的感想:
這幾年看到許多的藝術、文化、教育等等的團體在319鄉走透透的痕跡。
尤其兒童劇團的那些活動記錄,小朋友們笑開懷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。
有時會覺得台灣越來越小,這感覺來自於台灣人越來越接近,
除了氣象還是需要用北中南東來分區域之外,
從部份文化角度來看已經不如以往那麼明顯的分界,
譬如身為台北人的我,看到的不會再只有台北,
都市的人們開始在心靈上尋求較原始的層面,
鄉鎮的人們開始善用資訊與外界交流,慢慢的摸索出一種融合和方向。
在這其中我感到許多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台灣人的生命力,
雖然政治語言有時候令人灰心,不重要的八卦新聞充斥或經濟衰弱,
但或許也因為如此反而讓那些本來在角落但卻值得鼓勵的事情
更容易被民眾發現並願意去投入去參與去關心。
相較於內地目前的蓬勃的成長,台灣反而默默發展文化內涵與價值觀融合,
其實很可愛。

這幾年長待在北京的謙哥不用對台灣沮喪,
就像以為台灣農業已經斷層的時候,近期又開始有年輕人拾起來了!
這個世界就是變化萬千,音樂市場有一天也會出現另一種出路,
就像看看這些舞台工作朋友們,
他們的熱情如果在經濟蕭條的票房裡燃燒完,那早就玩不下去了,
但其實是可以找到更有意義的方向與更多感動,仍然有希望!
只是這個希望是不是你的希望那就不知道了...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iela 的頭像
    Shiela

    shiela的8號基地

    Shi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