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個人是很推崇儒家思想的,雖然有人說那是帝王思想,會把人民洗腦變成乖乖聽話的治民,然後偏激的反對教育任何儒家思想的隻字片語,但我不認同這樣的看法。任何的經典能夠流傳百世必有其道理,其道理之應用端看各人如何使用,若擔心讀了成為愚民者,那必須你先是愚民。

第一段是題外話,因為每次想到那些偏激的言論我就聽了不舒服。

最近特別想到的是「戒慎恐懼」這句話,有一些也不是什麼嚴重的大事,甚至一般人也不以為意,但是如果在能做到的範圍內,能盡量做到,不也是件好事嗎?

『戒慎恐懼』出自《禮記·中庸》:“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。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,故君子慎其獨也。喜怒哀樂之未發,謂之中;發而皆中節,謂之和;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” 

“戒慎恐懼”四個字說的是,君子能在人家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戒謹慎,在人家還沒聽聞時也常唯恐有失。也就是形容一個君子言行上常要如履薄冰,經常自我警惕。

縱使別人不以為意,也不放任自己得過且過。最隱暗的地方,也是最容易被發現的處所,最微細的事物,也是最容易顯露的,因此君子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,更要特別謹慎。

或許有人覺得這樣繃得太緊了,若不自在,對於求學不見得是好的發展。但我想戒慎恐懼並非真的恐懼,只是謹慎的態度,既然我們在社會上生存,本該有入世方法,人的事都做不好如何想做佛的事?先有再無,先去做了再把不需要保留的丟掉,一個杯子不先裝過水就不知道倒掉水的差別。

前幾天外出,說到了食物不浪費..........
其實誰不知道食物不該浪費,每個人都知道,雖然平常也不是真的多浪費,但想想也覺得好像還是欠缺謹慎的態度,其實也不是因為站在五穀大帝面前感到慚愧,頭上三尺有神明並不是一種壓力或束縛,看待一件事是要出自本身的態度和意願,如果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能做到的事,而且當下也願意去做,那就馬上可以開始。心動不如馬上行動。

有些事叫我們去做可能很困難,譬如抽煙的人知道抽煙不健康,但不抽對他來說很困難,他可以自己決定。像我就是個極懶惰的人,我很難下定決心去改善我的懶惰,我就會拖過一年又一年,一直這麼懶下去,但極簡單又能做到的事,實在也沒什麼理由好不去做的。就算沒人說你不對,也是可以要求自己盡力達成。

慈經裡不也有兩句話這麼說的:
「善護諸根、謹慎、不輕率、亦不貪戀眷屬。他應當不輕犯任何極微小的過失,避免也許受到智者的譴責。」

這裡也不是指因為智者會譴責,所以才要趕快做好。應該是不用等到別人說出你的缺,自己主動能有所警覺。

自己是什麼樣的態度自己最清楚,戒慎恐懼不一定是緊繃,相反的可以鬆懈(方法),像我後來改變做法,遇到不滿或想抱怨的事,反而嘗試攤開來說,還在別人看得到的地方說出來,譬如在FB上說說工作上的壞話什麼的。我不能害怕別人看見我在抱怨,只有說出來才能讓自己更警惕。一來看自己說什麼,二來還默默的拉了別人做見證。說個幾次反而很快就消化掉~如果把那些抱怨、不滿、生氣...等等負面形象都掩藏起來,永遠只說些好的...久了會讓自己不自覺的帶著美好的面具站在別人面前。所以「戒慎恐懼」是要用在真實的情況下內化,不是謹慎的去做好看的事!醜陋過才比較出美,一直美就看不見醜陋。
 

戒慎恐懼不是恐懼,是自覺和面對的態度。特別是能力所及之事以及已經知道的事,盡量不要放棄,不能因為怕成為愚民就連君子也不做了。

 

圖片來源:http://cpse2011.blogspot.com/2011/10/blog-post_31.html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