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4700425965_3b3d59292a  

我是保守型的人,所以做事情的思考架構是由下往上,一步一腳印,積沙成塔型,這樣進展很慢也辦不了什麼大事,但是不至於出太多失誤也還算是順利。

今天終於瞭解為什麼我老覺得公司的活動怎麼看都讓我不舒服,不單單是期待的結果不太一樣,連執行方法都非常不同。

譬如辦活動,我腦海會先想說我們要做什麼內容意義在哪=>可執行否的評估=>預計目標多少人=>畫面大概是怎樣=>適合這樣的場地是哪?=>OK就開始進行。

但是今天人家告訴我不可以這樣,說我不能想那麼細,應該要倒過來(由上往下),先想場地要在哪=>畫面可以怎麼樣=>目標人數=>不用想可不可執行就是要執行=>內容是什麼最後再討論。

我馬上明白了為什麼每一次我都感到忐忑不安,每一次我都擔心開天窗,每一次結束後我都不覺得做了什麼好事而感到欣喜。

 

我想到上星期在討論事情,問到報到處要幾頂帳篷?我說:「我要四個報到處,一個報到處一張桌子,一頂帳篷放兩張,所以報到處要兩個帳篷。外加一個茶水站共三頂」

突然我被打斷,對方說:「你不要管幾張桌子,你要先抓要幾頂帳篷,抓好帳篷數量再說要幾張桌子。看是要三頂還是四頂還是多少頂?」

我又重覆了一次我說的話,對方也再次強調「你不要管報到處幾張桌子幾個人,你一定要先抓幾頂帳篷,底下怎麼安排再討論」

我說:「我若不先確定要哪些內容物我怎麼知道要幾頂?」(典型的由下往上想),

對方說:「那個不用管,辦活動是要先抓頭,再想下面,所以要先抓幾頂? (由上往下想)估計抓三頂,一頂可能服務處兼茶水,另外兩頂報到,這樣下面也夠放四個報到口」

最後數量是一樣的,我有點哭笑不得,話都接不下去,一直在想為什麼聽不懂人家說什麼,

難道我隨口說二十頂,就給我二十頂嗎?不會問我為什麼要二十頂嗎?那問我二十頂的那個原因,不就是由下往上想的原因嗎?不然我怎麼知道要幾頂呢?八頂九頂跟二十頂不管幾頂一定要有原由啊..... 

是不是我腦袋打結? 

 

126250416_7fc14b396e  

 

畢竟人家才是真正辦過許多場大型活動的人,經驗老道,說的話一定有道理,所以我就試著把事情倒轉過來由上往下想,試試看用他們的角度看事情會是怎樣?

好像真的也只有這樣子才能把事情一下辦得很大很風光,用我的方式來辦可能不知道要累計多少年才有可能變大。

其實不只這位教我的前輩,在這邊接觸到的多數長輩好像都是這樣做事的。

至少我覺得跟這位長輩還不錯(如果是換作其他人講~我可能只會傻眼),我很感謝我們有溝通的機會,讓我試著變換個角度想想看。

但是實在是太手忙腳亂了,我滿腦子都是過往那些人仰馬翻的畫面。因為中間遇到一個阻礙一點改變,全部都要重來,時間不夠,大家壓力都很大。

假設是場地租借不到,以我的做法,前面方向不變,只是最後換個地方,然後再根據場地不同做調整就好了。

但是根據公司這種類似老派政黨活動或民粹活動的做法,光是一個場地租借不到,後面的東西可能就全推翻。

我心臟比較無力,比較難承受大起大落。因為最終人仰馬翻的是底下在執行的人。

 

這世界上就是要有各式各樣的人,沒有好或壞,只有適不適合,順不順手。其實不管哪種方法做事都可以。態度對就好了。

實際上公司也辦過無數場我鐵定辦不起來的活動,我也很佩服。但我只想見識,不想學習。

每一次耗盡資源和人脈的辦法,我個人不喜歡,我喜歡做小事,從小事去累積小小的成果,我比較踏實。

幾萬人遊行或幾千人一起做什麼,看起來活動很大,但那只是曇花一現,有的活動很適合(譬如觀光活動或節慶活動),但我們推動理念是不能只喊口號而已,至少我是這麼覺得。

昨天看新聞,有國小學生在老師帶領下,在高鐵車站發送台灣原生樹的種子,我看到這種事反而就大大讚賞。有意義的事不是要做給別人看。

但我知道有些不能破的迷思就讓它繼續好了,不同世界也不便說什麼.....

 

但是這個由上往下思考的架構,我還是得趕快學一下,不是要學以致用(因為我還是不太認同),是要學來溝通。至少可以聽懂啊...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